2012 PGO GMAX 220 新車抵港29 Feb 2012







G-MAX小檔案

台灣PGO在04年推出G-Max 150,憑著中置連桿式尾避震設定,在小綿羊類別中以操控取勝,成功贏得消費者一致的肯定。不過G-MAX 150的操控實在好,予人「動力追不上操控」的感覺,如果動力能再增強多一點便更好。
 

車輛提供: PGO總代理 PGO(HK) Co. Ltd 

廠方於是在05年推出250版本的G-MAX,可惜因為引擎佈局問題,棄用中置避震設計而沿用傳統綿羊的雙筒避震,令G-MAX 250失去其獨特性。

於是在06年,PGO重新推出中置尾避震的G-MAX 200,199c.c四衝程風油冷OHC兩活瓣單汽缸引擎,搭配了NASA科技的活塞,令G-MAX 200在排氣量和避震形式之間取得一個平衡。

其後PGO在2010年推出強化版GMAX 220,在異操控的大前提下再加強動力輸出,令車款吸引力再上一層。

G-Max 220的排氣量由199.1提升至220cc,引擎壓縮比由9.7:1再提升至10.0:1,所以新舊兩款G-MAX雖然只有20cc的分別,但還是可以成功地被辨認出來。不過效果在中速才會開始明顯。

根據官網資料,G-MAX220由靜止加速至80KM/H的時間是9.56秒,而舊款200則需要11.09秒,差別相當明顯。

新G-MAX的其他構件及設定都和G-MAX200相同,內在分別是供油系統轉用電子燃油噴注,外在分別則在車花和前迫力卡鉗的color。220是紅色,200是金色。

相比起一般傳統綿羊,G-MAX220無論在動力、操控和車身反應都遠勝對方。不過論實用性便 差了一點點。因為座下儲物空間少了一截,也沒有平地台.....加尾箱也似乎不太好看....。

不過若過我們不理會實用性的話,G-MAX 220以便宜的售價但帶著強悍的跑格,實在相當吸引。中置尾避震表現硬朗,充滿競賽的味道。連桿式避震利用槓桿原理,縮短避震行程來增強尾擔的穩定性。

G-Max一向以跑車化設計和用料優良見稱,彎向表現也貫徹G-MAX一向優異的傳統,離地距十分充足。新避震和傳統雙筒避震的最大分別,在於彎中開油時尾擔的穩定程度增強了不少。在負載乘客或穿越不平路面時,G-MAX的反應也比傳統綿羊有更佳的表現。

先進五期環保噴射動力

閉迴路系統(Closed Loop):
同時搭配含氧感知器(O2 Sensor),不需定時調整怠速噴油設定。能隨時自我檢測,依不同環境,使用狀況及行駛里程,自動調整最佳空燃比,使引擎保持最佳運轉。

ISC怠速轉速控制(Idle Speed Control):
自動調控引擎怠速轉速,維持更高穩定性、無論冰天雪地或極地高山,依然保持最佳狀況。

EMS數位引擎管理系統
智慧型行車微電腦ECU,隨時監控並自動精確微調運作狀態,提高運轉效率、減少廢氣排放,環保、省油,檢測維修更容易。

自我檢測裝置,輕鬆發現問題
首創騎士引擎自我檢測設計,搭配簡易診斷器可先行檢測,快速精確發現問題。

(此為選配另件)

NASA科技
持續使用最好的NASA材料科技,搭配精密計算的強制氣冷式散熱系統,使引擎能在最佳的工作溫度下,創造有效率、順暢、均衡穩定的運轉輸出。搭配獨家的油冷系統,在最大馬力輸出點7250rpm轉速下,持續300小時的高溫耐久運轉測試,成就了這顆高性能、長壽命引擎的絕佳見證。

 

動態點火系統與TPS的完全搭配
TPS即油門位置感知器(Throttle Position Sensor),G-MAX 220在數位點火系統與TPS的完美搭配下,使油門開度搭配引擎轉速,來決定點火角度,可改善化油器引擎中、低速(負荷)的油耗與效能,達到最佳燃燒狀態。





2012 PGO G-MAX 220 規格表

引擎形式

四衝程風油冷OHC 兩活瓣單汽缸

缸徑 x 衝程

65.0 mm x 60.0 mm

壓縮比

10.0:1

總排氣量

220 cc

最高馬力

--

最大扭力

--

車架形式

環抱式車架

傳動系統

CVT無段自動變速皮帶傳動

燃油供應

電子燃油噴注

前懸掛系統

套管油壓前叉

後懸掛系統

中置單筒六連桿懸掛系統

輪胎()

120/60 - 13

輪胎()

130/60 - 13

前掣動系統

220mm煞車碟配對向四活塞卡鉗

後掣動系統

200mm煞車碟配兩活塞卡鉗

長 x 闊 x 高

1,885 x 730 x 1,170 mm

軸距

1365 mm

座高

820mm

乾重

144kg

油缸容量

6.6公升

極速  -- 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