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Feb 2006 Aprilia SXV 4.5/5.5 + RXV 4.5/5.5 海外試騎

Words: Tor Sagen  / Photography: Sagen, Milagro, Aprilia Press Service

SXV 4.5/5.5 - 灌注V2 power的Supermoto!
我首先挑選了SXV 450,先來數個熱身圈,發現它的V2引擎十分順滑,當我正在不斷選擇不同波段來把引擎盡量發揮時,腦裡不禁冒起:「450已經咁正,那SXV 550究竟去到什麼境界呢?」

當我轉騎SXV550時,我突然置身在Supermoto樂園中,SXV550的可用和易用的馬力比SXV450更充裕,當D208RR跑胎預熱之後,可以容許SXV550以十分低的傾斜角度過彎。唯一會缺點是如果和使用160尾胎的頂級supermoto相比的話,在S彎中反上反落的靈敏度會輕微地差了一點。
 


在Sicily高卡場上陽光普照,Supermoto先生Van den Bosch突然在我身旁高速滑過,我彷似一隻迷失的小雞般,慌忙地扭動油門追趕他。優良的彎道表現令我放心在彎中早一點開油和把握每一個機會盡量開大一點油門。制動力猛烈的放射式Brembo制動卡鉗和320mm菊花碟的工作表現也令我相當滿意。

在追趕的過程中,我發現SVX550具備了有關Supermoto一切的優點:V2引擎提供即時的馬力把Dunlop D208RR 180尾胎滑動起來,在直路時也輕易地讓我把頭輪凌空。當SXV450需要更多騎士更多的鞭策時,SXV550則在各方面的表現都更令人氣定神閒。SXV的波箱潤滑系統是獨立於引擎之外,因為引擎隔絕了由離合器墊片磨出來的屑末,而波箱的潤滑油溫度也不會受引擎熱度影響,所以引擎和波箱的潤滑作用都更穩定,事實上我在試騎時從沒有擔心過波箱會出激烈操作時會出現問題。
 


認真的耐力賽專家 - RXV450  & RSV550
由於RXV主力應付全地形的耐力越野情況,所以車身配套上有不同選擇。RXV和SXV都是採用相同的編織式鋼管混合鋁合金車架再配上鋁合金尾搖臂來加強車架剛性,但RXV不需配備SXV的粗壯跑胎,所以整體RXV的尾擔臂闊度比SXV窄,倒立前叉的直徑也由SXV的48mm縮減至45mm。

RXV550是Alex Zani和Stefano Pessari在2006年度參賽意大利耐力賽的戰車。他們在當天向在座記者們展示了他們高超的技術,之後便輪到記者們在草地上和高卡場上試騎RXV。幸好我在試騎是首先選擇RXV450,否則會很難適應RXV550可以隨便地便可以用盡Michelin Enduro輪胎咬地力的行車特性。引擎的咆吼聲十分悅耳,開油起步力度沉猛,Aprilia的72度夾角V2引擎,在RXV身上充份流露出賽車化的辛辣特色。如果你己嘗過WR450F的話,便會不難想像擁有60bhp馬力的RXV450的表現會是何等凌厲。我在RXV 450身上已經找到恐懼,那麼RXV550又會是到達一個什麼的境界呢?
 





野獸!當我騎上RXV550時,對RXV550的感覺是一臺不折不扣的野獸。馬力來得有點不可理喻,尤其是在站立駕駛時,很難細緻地操控油門。動力來得突然,消失去突然,淡汗在我臉上出現....RSV550的供油程式設定太過粗暴狂野,我發現我只能坐下才能控制到RXV550,馬力來到時尾輪極易打滑,這是開玩笑嗎?算,我放棄。還是留待專業的耐力賽車手去征服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