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SUZUKI HAYABUSA 1340
日常用,慢慢騎,究竟係咩感受呢?

06 June 2021
Production: Franki / Dave
新車查詢:鈴木科研

放心享用190ps和15.3kg-m輸出

2021 Hayabusa復出全球市場叫好又叫座,新車在強勁的體格上再加以改良並增添最新的電子安全設備,讓騎士可以更放心地享用190ps和15.3kg-m的輸出。為了讓更多人明白新車的優點,Suzuki代理鈴木科研特意安排本地試車。

隼和Kawasaki H2的車主

人人都想試新隼,找誰好呢?最後我們決定讓電單車收藏級玩家Frankie兄出手,除了因為他的閱歷和見識之外,他也是第一代Hayabusa和Kawasaki超級增壓跑車H2的車主。

在香港會否是龍游淺水呢?

最後,因為香港道路環境和法規的限制,今次試騎的焦點並不是探索新車的極限能耐,而是看看擁有全新科技的重型超級巡跑,在日常使用中的感受如何?會否是龍游淺水呢?


Frankie兄今次是第三次在iBike出鏡

雖然iBike已經做過兩次新車介紹,但循例簡單介紹一下新隼:排氣量仍是1340cc的直四引擎,重新配置了凸輪軸,重新安裝了氣門彈簧,並增加了排氣門升程。當然有全新設計的活塞,活塞桿,活塞銷和經過重新設計的曲軸相位。離合器也是全新的。有輔助滑動離合器和雙向快速轉波。

供油方面,全新設計的供油系統,有助提升燃油霧化,提高燃燒效率。配合電子油門和更大口徑的節氣閥,令新車在現實環境中有更強的表現。新一代SDMS-α鈴木駕駛模式選擇系統,備有六軸IMU和Cornering ABS功能,並提供了三個預設選項,每個選項都可更改動力模式,牽引力控制,車輪控制,引擎牽引力和快速轉波的設置,更提供多達三個用戶自定義的setting。

拍攝當日Frankie特意駕駛第一代隼出來讓兩車比較一下。車身細節、外型、裝備和掣盒等當然完全不同,但最重要是新隼的座墊比舊款長。廠方雖然聲稱新舊隼的駕駛坐姿相差很少,但新車較長的座墊可以讓騎士把下身拉得更後,伏得更低更舒服。

 

舊隼的座墊雖然較短,騎士向後坐時比較容易頂住尾龍骨,但在瘋狂加速時便更有安全感。新舊隼廠方都沒有安裝釘把,Frankie認為要盡情扭油,還是加番支steering damper會玩得較開心。

一坐上車,身高173cm的Frankie仍然是從容地雙腳著地。跑車一向座位偏高,830mm很常見。但以隼這一款重量級超級巡跑,座高只是800mm,相當親民,實是一大優點。

新車的錶板佈局雖然和和舊款差不多,但其實中間改為TFT屏幕顯示電子系統的各種設定。輕按左把手的mode按鈕, Power PW由1至3選擇, Traction Control TC 可選off或由1至10。




選擇和調較也很方便。因為調較以Suzuki Drive Mode Selector Alpha (SDMS-a)為主軸,預設ABC三個套餐,分別係Active、Basic和Comfort。

想開心揀B,想更開心揀A,新人想穩陣少少便揀C。揀完後系統便會自動調較馬力輸出模式、Motion Track Traction Control、Anti-lift Control和Engine Brake Control的敏感程度。老手Frankie當然揀A餐啦,雖然話係慢慢行,但咁先可以試到新車在日常使用中會否出現辛苦情況。

第一個考驗係在擠塞的觀塘鬧市中攝車。車身闊度只有735mm的隼,雖然長,雖然重,但不闊。攝車完全冇問題,引擎熱量也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來到拍攝場地,有一連串的上落斜彎路。2021 Hayabusa的引擎表現可以非常線性,加速也可以十分柔順,視乎駕駛者的意願,能快也能慢。在慢車出迴旋處時,Frankie甚至只是單手行車,示範油門控制可以細緻到一個點,令到車身很乖,完全沒有按捺不住想衝出去的感覺,表現相當馴服。

當可以爽快地行車時,新隼的雄渾動力便隨傳隨到。Frankie表示1340cc排氣量的出力,在中低轉時的表現其實和現今公升級的跑車差不多。快是當然,但沒有拋離公升級跑車的表現。但Hayabusa的優點是引擎轉數更低,扭力更強,坐姿也更舒服。

新隼棄用六遮而改用Brembo Stylemas徑向式四遮卡鉗,令制動手感更強更易掌握,制動表現更線性。所以Frankie相當滿意新車的收車表現。跟車的石橋S22跑胎輪廓雖然不算尖,但提供更穩定的行車感覺,所需的工作溫度也很低,行街相當合適。




雖然車身較重和軸距較長,但攻彎時仍然相當靈活,甚至乎掉頭也不難。當然不能像偉士綿羊般直角扭軚掉頭,但仍然可以不落腳掉頭,並沒有覺得這是重車的感覺。所以Suzuki能夠把濕重達到264kg,軸長1480mm的Hayabusa做到和公升級跑車般靈活,實在難常厲害。而相比起所有跑車,隼的最大優點是舒適。寬闊的駕駛空間,大大減低駕駛者頸部、肩部和手腕的壓力。

當以正常速度落斜時,駕駛隼的優點會更明顯。因為跑車的低把手高腳踏和短促的駕駛空間,會加劇騎士頸部、肩部和手腕的壓力。為了減壓,騎士會把肚腩頂向油缸借力。但在隼身上便不會發生這情況。Frankie仍然十分舒適地跟著慢車落斜,內心沒有半點焦急。

如果長途行車,尤其是高速行車的話,揀選Hayabusa便會比GSX-R1000更舒適自在,也可以堅持更長距離。無論是車身的穩定度或是氣流保護,隼都是主場。


Frankie坦言,第一代隼雖然出力強猛,但因為沒有Traction Control,所以開油時總難以盡興,擔心會有high-side情況。但現在第三代隼擁有現今最新六軸IMU和Cornering ABS,所以顧慮都一掃而空。

和Kawasaki H2相比,H2有超級增壓,出力較高,車重也較輕,性能無疑更強勁。但H2售價更貴,而且駕駛姿勢更激進,不及Hayabusa舒適。

所以現在的他,只需要煩惱如何在額滿爆棚的車庫當中,再騰出多一個空位來收納2021年第三代Hayabusa 1340隼。




重溫新車介紹

重溫本地開箱

返回頁頂
Back to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