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 C1 (Family's Friend) 本地試騎  30 March 2001

  記得上年四月,在寶馬海運車展中首次親身看過C-1,印象難忘。望穿秋水,今天C1終於來港。並有兩款型號以供選擇。分別是今次試駕的Family版,和更豪華的行政版Executive。售價分別是HK$ 63,000和HK$ 67,500,是最便宜的BMW電單車。
  寶馬車廠開發C-1電單車的概念,可能前後擾攘了五年以上才正式完成製品。所以外型設計,尤其是車頭燈的線條以今天標準來說可以說是十分平淡。

其實C1搶眼的地方是在於駕駛席/艙的房車化感受。走在街上受途人注目是理所當然的事,但你會發現他們都是帶著「找尋性」的眼光看著駕駛艙,奇怪你胸前為何會有交叉安全帶綁著,但卻駕駛著一輛沒有車門,方向盤不是圓形的寶馬「怪」車呢?

  試駕感受

駕駛寶馬C1,並不是駕駛一般電單車。開車前,有很多操作需要學習,有很多地方雖要留意,才能須利地揚長而去,再順利地歸來。

先說行車的表現。只有1.22kg-m扭力的125cc單汽缸引擎,要應付185kg乾重,在起步時當然表現得十分「平穩」。在燈位白線前夾在兩車中等起步,我需要差不多扭盡油門,才能走在他們前面。

近15ps的馬力在行車中表現彷如泥牛入海,有很多機會可以開快一點,但我最高極速只是70km/h多一點,並不能如資料所述可去到100km/h。(事後向寶馬反映,他們說來港型號已被限速在80km/h之下。)

  「駕駛C1要留心的事情是,車頂的兩條支架重量在慢彎中會把車身壓低,主動替騎士增加傾斜度。也許那對支架本身的重量不算是甚麼,但放在這麼高的重心位置,變成有槓桿放大的效果,你會覺得很C1重,在慢車細彎中,如不保持油門開啟,會有很嚴重的墮下感覺。而當你警覺要落腳支撐時,卻會發現原來你的腳掌正被車身包圍,腳掌需要先向後抽,才能橫放觸地。閣下的腳越遲伸出,車頂的重量便越來越重........希望你來得及吧。」
  可幸上述的險況並未發生在小弟身上。因為之前有海外試車員已告訴了我,所以從圖中可以見到我的腳掌永不會放在最前的位置,且有半隻腳掌突出在腳踏之外,方便在轉向時打開大腿,減少車身傾斜角度,也可方便我隨時落腳。

習慣了這「安全」措施後,駕駛的樂趣開始出現。感覺是好像駕駛著遊樂場的機動遊戲般,趣味十足。「車廂」中一滴風都沒有,全給擋風玻璃封往了。倒後鏡視野十分廣闊,感覺便像正看著房車倒後鏡一樣。但你是完全看不到車子「正後方」的情況。甚至是回頭Check盲區時也看不到。套用房車的術語,是「C柱」擋著閣下的視線,由於小弟習慣望後時擰頸多過90度,咁辛苦擰後卻望正條柱,check盲區唔係睇得咁自在。

  C1的前後220mm碟剎力度異常足夠,剎車桿的手感也十足。完全不似配在綿羊身上的跑車掣動感受,在C1身上卻找到了。

前Telelever避震表現不錯,但尾雙筒油壓避震的表現未達理想,在經過凹凸的路面時,會明顯感覺到油壓衰減未能阻止彈簧來回跳動。但由於車速不高,倒也沒有甚麼大問題。

  可惜頭頂上的深茶天窗沒法享受得到。點解?咪就係o戴左頭盔o羅。如果香港肯俾C1車主唔使載頭盔,肯定整個駕駛享受提升幾倍!除了老家德國外,法國、意大利、瑞士和西班牙都信服BMW的駕駛艙安全設計,不用騎士佩戴頭盔。比利時、荷蘭、瑞典、奧地利、芬蘭、挪威等國則正在考慮中,而英國則明顯地因為政治因素,舉凡歐盟賣成的,英國佬都要話no先顯得佢地係正宗。莫非香港回歸祖國後,仍要依從他們的所謂正宗?

要怪,便只能怪香港在幼稚的政黨設定下,只有反對黨,沒有在野黨。政客只懂批評,而不用提供有益有建設性的提議便能爭取到選票。鬧人係人都識,懂得提出有份量的建議便不是人人都成。可憐的政府官員,做得好是應份,偶一差錯腳,便只能被批抨得體無完膚。試問在這局面下,官員為求自保只能少做少錯,那敢接受新嘗試?

好,笨實又勞氣的說話不再多說。且看C1大架的特別操作。(開車前必看!否則會弄壞大架)

C1共有兩支操控桿。長的一支是控掣頭輪前叉的升降。短的一支則是負責控掣大架。
如想開車收起大架,千萬別像普通車般把它用力向前推。這會弄斷控掣大架的鋼索!

 
  長短兩支桿都放下的狀態,表示車子順利放下前輪和收起大架,可以起動。

貼於駕駛艙內的操作指示,清楚易明。

長短兩支桿都升起的狀態,表示車子前叉已縮短,和大架己伸出。
  其實單靠手力,那可以升起車子呢?聰明的寶馬設計原來是靠伸縮前叉長度,來改變車子的受力點。
  把短桿拉起,大架會放下,
但此時仍未接觸到地面。
再把長桿拉起,前輪開始
向上縮,大架順利觸地
 


兩條安全帶均懂自動回收

如果未佩載安全帶,車子雖能發動,但尾輪不會有傳動力。想貪方便不扣安全帶?No Way!

平常拆帶應使用上圖press鈕,遇緊急事件則可用把手下的緊急逃生扣,一拉所有束縛都自動彈開

 

三點式安全帶再加一條兩點式安全帶,構成緊緊的四點交叉佈局,騎士不能隨意動彈。亦是確保騎士留在駕駛艙的最大功臣。

 
     

繼續下頁    

 

Copyright ©1999-2001 鐵騎網誌  www.iBike.com.hk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