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Jan 2008 Ducati 848 本地試騎  | 
            
            
          
          
	
	  | 
            
            
          
          
	
	  | 
            
            
          
          
	
	
		
			| 
			 
			  
			Chris正在講解848吸引的地方  | 
			據Chris (Event 
			Director,
			Ducati HK )透露,848的銷情比想像還要熱烈
			。第一批車賣光,下一批還未來港的848配額也都差不多全部賣清。 很多買家都是現有Ducati車主換車或額外再添置多一臺Ducati,
			當中又以749車主和Monster車主轉騎848佔多數。 
			
			Production: Wing / Alex / Dave  車輛提供:Ducati 
			Hong Kong  | 
		 
	 
	 | 
            
            
          
          
	
	  | 
            
            
          
          
	
	  | 
            
            
          
          
	
	  | 
            
            
          
          
	
	今次經己是 iBike第四次寫Ducati 
	848。第一次是介紹848的細節,第二次是年尾Sagen的海外試騎,第三次是新車到港。第四次當然輪到最期待的【本地試騎】。 
	  | 
	
	  | 
	| 
	為了能讓準買家更清楚848的味道, 
	iBike特別拜托了現時正是Ducati 749的車主,鐵男五號Wing,和 iBike試車組主將Alex並肩試騎,一於一人一部848,暢遊一個下午,淺嘗這臺意國中量級跑車新貴。 | 
	
	  | 
	
	  | 
            
            
          
          
	
	  | 
            
            
          
          
	| 
	Ducati 848在賽道的實力和表現,相信在Sagen的海外試騎報告中經己說得相當清楚。我們現在要看的是在香港的街道環境中,兩臺848分別落入一位現任749車主和一位現任直四1000跑車的車主手上,到底兩人會有何評價。848是好車,但應如何向讀者表達它好在那裡呢?透過以其他車種的比較,希望可以更容易讓大家明白。 | 
            
            
          
          
	
	  | 
            
            
          
          
	| 
	 | 
            
            
          
          
	
	  | 
            
            
          
          
	
	  | 
            
            
          
          
	
	
		
			
			  | 
			鐵男五號 Wing試騎感受:(749 VS 848) 以749的標準來說,848相當容易使用。如果說749帶點小姐脾氣的話,848便
			善解人意得多。 
			引擎在低轉數,低車速的環境下,駕駛749需要一定的技巧。749一波太猛,收油一頓,開油一揚的感覺太強烈,很難操控。但二波在2000rpm以下會「跑馬仔」,很容易死火。低速慢彎時引擎死火時車身抖動時,很易會把持不住便跌車。 
			我見過很多749事故都是在低速時發生。但848便沒有這情況出現。除了因為2000rpm以下的扭力有明顯增益之外,油門的細緻度也變得更文明了,容許駕駛者施予「微油門」操作,令848引擎在低轉時不會輕易出現跑馬仔現象。 
			個人最欣賞的是848的重心比749低,落彎時容易固定車身傾斜的角度,令操控更加得心應手。 
	
	馬力輸出方面,848的線性輸出令人放心扭油,而不怕對車架反應造成負面影響。整體平衡性很高,不過個人認為848的把手在日常操作時手感過輕,最好要加裝轉向釘把。 
			
	749和848的售價只差兩萬餘元,但它們的分別卻遠遠超出這份金錢能買到的改良幅度。所以若你問我848抵不抵買的話,身為749車主的我,怎可能會說不抵買? 
			 | 
		 
	 
	 | 
            
            
          
          
	
	  | 
            
            
          
          
	| 
	 | 
            
            
          
          
	
	  | 
            
            
          
          
	
	  | 
            
            
          
          
	
	
		
			
			  | 
			Alex試騎感受:(1098 / GSX-R750 / Daytona 675 VS 848) 先說Ducati
			1098和848的分別。兩者坐姿操控相若,只有在開啟油門時才會發現兩者的分別。1098的油門是令人敬畏的。即使我用慣180ps以上的1000直四跑車,也極欣賞Ducati 
	1098的扭力發放。 
	
	駕駛1098必需很小心操作油門,在很多場合當中,可以用小心奕奕來形容駕駛1098的心情。但848則完全沒有這顧累,別誤會我說848馬力不夠,事實是因為848的線性馬力表現,令人很容易掌握事態發展,知道如果不縮油下一刻會發生甚麼事。 
			
	和我一起試騎的阿Wing也說:848和1098在起步時表雖然相差不太遠,但1098在6000rpm時還會有第二浪猛烈的發力,沒有心理預備很容易會縮油收場。 
			
	相反,駕駛848便可以放心扭油。如果要我在兩兄弟之中選其一,在密集速綿的彎道上快跑的話,我一定會選擇848:少一分擔心,多一分樂趣。 
	下一臺和848比較的跑車是Suzuki GSX-R750。直四750的尾段表現當然比V2 
	848活躍,但老實說要長期把GSX-R750保持在12-13000rpm之間,並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即使有能力做到,也不是時刻都願意去做。 
			直四750引擎如果轉數不夠,便不能突顯出比V2 
	引擎優勝的實力。結果是大部份時間848的動力表現都會比GSX-R750來得優勝。 
			 | 
		 
	 
	 | 
            
            
          
          
	
	  | 
            
            
          
          
	
	  | 
            
            
          
          
	| 
	 | 
            
            
          
          
	
	  | 
            
            
          
          
	| 
	V2低扭充足,直四尾段好爆,這是物理定律。我反而想起連續兩年囊括世界多項大獎的直三Triumph Daytona 
	675,它在兩者之間取得一個很好的平衡,同時擁有兩者的優點。可惜Daytona的排氣量太少,如果是直三850的話,優勝者很可能便會是675而不是848。 | 
            
            
          
          
	
	  | 
            
            
          
          
	
	  | 
            
            
          
          
	
	  | 
            
            
          
          
	| 
	我想說的是,Ducati 
	848要擁有174.4cc排氣量的優點才能擊退Daytona 675,說明Daytona 
	675真的很強,誠然是中量級跑車的理想選擇。但假如金錢不是考慮因素的話,我當然會選擇848。 | 
            
            
          
          
	  | 
            
            
          
          
	05 Dec 2007 Ducati 2008 848 新車抵港  | 
            
            
          
          
| 
	 車輛提供:Ducati 
	Hong Kong  | 
            
            
          
          
	  | 
            
            
          
          
| 
	
	 | 
            
            
          
          
	02 Dec 2007 Ducati 2008 848 海外試騎  | 
            
            
          
          
	  | 
            
            
          
          
| 
	 Words: Tor 
	Sagen/Photography: Milagro/Weimer/Sagen  | 
            
            
          
          
	  | 
            
            
          
          
	Sagen海外試騎報告 
	Ducati在西班牙南部的Almeria賽道,舉行了中量級全新武器848的全球傳媒試車活動。經過實地試車後,我的意見是,848比1098更吸引。雖然848的馬力扭力比1098少,但這反而會是它的優點。因為對騎士來說會有更高的親和力,容錯性較1098更高。而且848比1098輕了整整5公斤,所以車身反應更為敏捷快速。 | 
            
            
          
          
	  | 
            
            
          
          
	  | 
            
            
          
          
| 
	
	 | 
            
            
          
          
	  | 
            
            
          
          
| 即使848配備的只是濕式極力子而不是乾式極力子,但848所發出的聲音,仍然充滿Ducati的味道。引擎扣人心絃的呼吸聲和排氣的咆吼聲,都和1098相當接近。848裝配的Pirelli 
	Supercorsa 
	pro輪胎只需數圈熱身便進入狀態,可以更放肆地操作油門。更可喜的是848油門反應相當細緻,加上線性的扭力輸出,在彎道中微調油門不是一件難事,令人很容易掌握尾輪的牽引力。 在賽道上,調較上乘的車架和懸掛系統正向車手派發著很大顆的定心丸。我有了這顆定心丸,在處理彎道時不會輕言縮油。我發現在大部份的低速彎道,選用二波是最佳選擇。而在一些較為高速的彎道,尤其是出直路前的彎道,選用三波較佳。在直路尾我在5波@235km/h開始煞車,848所選配的四頭Brembo鮑,雖然效率不及頂級的mono 
	blocks一體式卡鉗,但表現仍然良好。尤其在高速煞車時手感良好,方便車手按照頭輪的抓地極限來調較制動力,制動時也沒有對車架產生負面影響。 
	擁有135hp的848,當然很快。論表現不用說當然遠勝以前的749,其實現在的848,相等於數年前V2一公升跑車的威力!但848擁有更佳的重量馬力比例,甚至做出比Ducati 
	999更佳的比率!難得的是848油門的精確度很高,令人滿懷信心地對車體下一步的反應了然於胸。加上充裕的傾側角度和上佳抓地力的輪胎,令我策騎848時可以盡情壓車落彎。即使以相當急促的步伐來跑圈,人的情緒仍是相當從容,過程是享受多於拼命。  | 
            
            
          
          
	  | 
            
            
          
          
	  | 
            
            
          
          
| 
	
	 | 
            
            
          
          
	  | 
            
            
          
          
| 
	848的V2引擎(Ducati的叫法是L2),轉數上落相當快速。先進精密的合金鑄造技術,令848的引擎可以做得更薄更輕,但不會影響可靠性和耐用性。按照廠方的說法,848的引擎享有和1098相同的耐用性,油冷及水冷套件也是和1098共用。兩車除了共用很多硬件之外,848的座姿也是和1098一樣,頭輪負重比例也是51%。Almeria賽道是一個令人相當忙碌的跑道,充滿盲彎甚至乎有off 
	camber(路面水平向外彎的方向下傾)的情況出現。在第一節的15分鐘試車時間中,我忙得雙臂酸軟,但848實在幫了我很大忙。高親和性和高容錯性的操控優點,令我可以忙而不亂地尋找和調整線位。 我對848唯一的批評是波箱:直路尾收車時,拖波的感覺不太順利。窒礙的程度甚至令我分心於制動的操作。轉波桿不是那麼容易地踏下,我往往需要加大踏下的力度,才能成功退檔。除此之外,我對848的表現感到相當滿意。引擎表現俐落、處理S型彎道表現清脆、中段扭力豐盛、傾斜的車身在開油出彎時表現仍然穩定,洋溢著快車的樂趣。以前749帶給車手的優點,848全部做得到,而且表現更遠勝一層樓以上! 
	總結: 
	一味加大馬力的虛榮,剝奪了車手「盡機器」境界的駕駛樂趣。848的出現,降低了車手要「盡機器」的技術門檻,從而重新喚醒車主對技術修練,才是駕駛電單車的樂趣之源。市面上有很多比848更大馬力的跑車,但當我嘗過848之後,揀車的認知標準被重新整理!一臺好的電單車,應該鼓勵和幫助車手修練駕駛技術:848絕對是最稱職的一份選擇。 | 
            
            
          
          
	  | 
            
            
          
          
	  | 
            
            
          
          
	  | 
            
            
          
          
	| 
	車款介紹:為中量級賽事而生的848 隨著SBK改例,Super 
	Sports賽事雙缸車的總排氣量增至850c.c.,得吉利也順應潮流推出總排氣量849c.c.的中量級超跑848。得吉利深深明白,要一部車跑得快,除了增加動力輸出外,也必需減輕車重,讓馬力重量比得以降低,也間接提高操控性。  | 
	
	  | 
	| 
	  | 
	
	  | 
	| 
	以上的道理,便是設計848的首要課題。新車的乾重只有168公斤,比以往749足足輕了20公斤!以重量比來說更與一眾日本籍的600級直四看齊,打破了歐洲車就是比日本車來得笨重的既定概念! | 
	
	  | 
	| 
	  | 
	| 
	 | 
	  | 
| 
	848的靈魂來自一具V形雙氣缸Testastretta引擎,氣缸與鎂合金盤頂設計與大哥1098一致。機器殼比749輕了3.5公斤,全因採用了真空高壓鑄造技術,減低了汽泡形成和金屬氧化作用。引擎哇佬角度設定與1098一樣,生死氣批直徑分別為39.5mm和32mm。 
	新設計的合金哇佬比舊款更輕,減輕了引擎運作的阻力,間接讓轉數上升得更快,而且耐用度得到提昇。壓縮比高達12:1,能在引擎運作10,000轉時提供134匹馬力輸出,9.8公斤米的扭力則在8,250轉時爆發。  | 
	  | 
| 
	 
	 | 
	  | 
| 
	較為意外的是848使用濕式極力子設計,沒有了乾式那「冷冷聲」,帶來的是更安靜的工作環境以及提高耐用性。能夠大幅度降低車重,車架幫了很大的忙。848沿用得吉利經典的Trellis編織式鋼管車架設計,鋼管直徑由以往的28mm增至34mm,但厚度則由2mm降低至1.5mm。在剛性有所加強的同時,更比原有749的車架輕了1.5公斤。單尾擔是848的焦點所在,配合頭尾Showa全功能調較懸掛系統,即時落場飛幾圈完全不是問題! 
	Marchesini Y柱輪圈除了「型」之外,還有「輕」!幫忙減磅之餘,也減低了輪圈對車輛的牽引力,使加速和收車時運作更順暢。848與1098同樣使用Brembo新款Mono 
	bloc對四放射式卡鉗,但因應車重之遞減,頭碟直徑由330變回320mm,還是上乘佳作。  | 
	  | 
	
	
		
              
            | 
              
              
                
                            | 
                             
							2008 
							Ducati 848 規格表  |                            
                       
                
                            | 
                                                       
                               引擎形式                            
                             |                            
                                                   
                           
                          
                          四衝水冷90° V2  
                          Desmodromic 8V 兩汽缸                             
                         |                             
                       
                
                |                             
                   
                  缸徑
                                               
                  x  
                  衝程                                
                 |                                
                                             
                 
                94.0 mm x 61.2 mm                                
               |                                
                       
                
                | 
                壓縮比 |                                
                                             
                 12.0 
                : 1                                
               |                                
                       
                
                | 
                                               
                   總排氣量                                
                 |                                
                                             
                  
                849.4 
                cc                               
               |                               
                       
                
                | 
                                              
                   最高馬力                               
                 |                               
                                            
                 
                134hp/10,000rpm                            
               |                            
                       
                
                | 
                                           
                   最大扭力                            
                 |                            
                                         
                 
                9.8kg-m / 8,250rpm                                
               |                               
                       
                
                | 
                                              
                   車架形式                               
                 |                               
                                            
                 
				編織式鋼管車架  |                              
                       
                
                | 
                傳動系統 |                              
                                           
                 
                
                油壓濕式多片6前速鏈傳動                             
               |                             
                       
                
                | 
                燃油供應 |                             
                                          
                 
				EFI電噴系統  |                             
                       
                
                |                             
                   前傾角( 
                  R)                                
                 |                                
                                             
                 
				24°50'                              
               |                              
                       
                
                |                              
                   拖曳距(T)                              
                 |                              
                                           
                 --mm                              
               |                              
                       
                
                | 
                                             
                   前懸掛系統                              
                 |                              
                                           
                 
                Showa 
                43mm倒叉   
                全功能調較                              
               |                              
                       
                
                | 
                                             
                   後懸掛系統                              
                 |                              
                                           
                 
                
                Showa
                monoshock全功能調較                            
               |                            
                       
                
                |                            
                   輪胎(前/後)                            
                 |                            
                                         
                 
                120/70 ZR - 17   /   180/55 ZR - 17                              
               |                              
                       
                
                | 
                                              
                   前掣動系統                               
                 |                               
                                            
                 
                2x320mm半浮碟配Brembo 
				Monobloc4遮卡鉗                              
               |                              
                       
                
                | 
                                             
                   後掣動系統                              
                 |                              
                                           
                 
                
                245mm單碟配雙活塞卡鉗                             
               |                             
                       
                
                | 
                                            
                   長 x 闊 x 高                                
                 |                                
                                             
                 2100 x 
				-- x 1110 mm                              
               |                              
                       
                
                | 
                                             
                   軸距                              
                 |                              
                                           
                 
                1430mm                             
               |                             
                       
                
                | 
                最低離地距 |                             
                
				 
                 -- mm  |                               
                 
                
                | 
                                              
                   座高                               
                 |                               
                                            
                 830mm                              
               |                              
                       
                
                | 
                乾重 |                             
                                          
                168kg |                            
                       
                
                | 
                                           
                   油缸容量                            
                 |                            
                                         
                 
                15.5  
                公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