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車差還是我差?七種常見操控錯誤 + 五大升呢貼士      知識技術 22 July 2010


只有掌握正確的操作,高速過彎才會是一件既放鬆又享受的樂事:
 
 

 

示範短片 : 子斌/ Perri / Alex  Text: Dave    協力:KTM總代理力匯亞洲

是車差還是我差?七種常見操控錯誤 + 升呢貼士
請問你在直路和彎道的速度差異很大嗎?遇上能以高速轟入彎道的人,你會覺得他們是膽正命平,無懼生死嗎?阻礙閣下在彎道發揮的原因,是機車設計有問題,或者是輪胎質素差勁嗎?如果閣下的答案都是"Yes"的話,便有必要仔細看看以下內容:

車是死的,人是生的。把車開得好,是駕駛者的功勞。把車開得又慢又不順暢,便是駕駛者的問題。能把車快速轟入彎的人,當然不是膽正命平,無懼生死。因為他們掌握了正確的過彎技術和閱讀路面技巧,只要停留在自己的安全極限內,便不存在冒險成份。

未能把車開得快,而把責任推卸給機車設計和輪胎咬地力低的人也很常見。當然不同車種會影響彎速,不同輪胎的質素也有分別。但技術好的人,騎上任何車都可以很快。技術差的人,只能在直路上開得快。高手和低手的分別,究竟在那裡呢?答案是低手常犯一些錯誤,影響車身令操控變差。

常見操控錯誤#1  - 令車身不穩的元兇正是你!

有沒有留意到在電單車比賽當中,車手發生意外被摔下車後,電單車仍能筆直穩定地,在無人駕駛的狀態下行走一段很長的距離?因為電單車的頭擔可以自由轉動,只要車身正型,行車時頭輪便能不斷自動調節左右來保持車身直線行走。只要你明白到這一點,便知道其實很多時令到車身不穩的最大原因,是駕駛者的錯誤操作,或者是未能抑制生存反應。

"生存反應SR"是Keith Code常用的名詞,網上有大量相關資料,有上進心的你請自行再深入研究。在 iBike <<炒車報告>>中,經常會見到一些苦主炒車的原因,正正是由錯誤操作所引起。與其俾錯反應,不如唔好俾反應。

常見操控錯誤#2  - 不認識/不相信"推軑"Counter Steering的人

推軑,Counter Steering是一項很關鍵的轉向技巧。應用者的層次高低,在於是否把推軑動作變成不用思索的轉向習慣。在所有身體動作當中,推軑是最直接的操作技巧。別以搬身飛跪是最有效的轉向動作,如果沒有推軑配合,單純的搬身動作只會令車體左右擺動,而不是轉向。<<重溫Counter Steering>>

 

常見操控錯誤#3  - 沒有"前後苛重轉移"的概念

如果閣下連標題也未看得明的話,你便是這段文章內容的對象了。影響輪胎抓地力的因素有地面磨擦系數,輪胎膠質特性,和騎士可以主動控制的輪胎苛重轉移。你知道為何四輪跑車都是後輪驅動而不是前輪驅動嗎?因為輪胎在苛重越大的情況下,所提升的抓地力便越大。

所以保時捷跑車的後置引擎後輪驅動模式,幾十年都被世人推崇為跑車佈局的典範。因為加速時重心會轉移往後輪,如要用盡大馬力輸出,輪胎一定要有足夠負重。所以前置引擎前輪驅動的汽車,未能配合大馬力設定。

談回電單車的情況。只有二點觸地,而每個輪胎的觸地面積不會超過一張信用咭的電單車,對抓著力的要求更加嚴格。要善用電單車加速或減速的性能,便一定要知道如何為輪胎提供最大負重。控制前後苛重的技巧,有油門、制動和坐姿。這三項技巧下文會再有補充。

簡單來說,加速或過彎時,要有意識地感受苛重轉移住後輪的過程,制動時要也有意識地感受苛重轉移至前輪。軸距越短,前傾角越少的車種,敏感度越高,運動性能也越高。

 
 

常見操控錯誤#4  - 不知道正確的油門操作

"過彎要減速,所以過彎時應該把油門關上" - 抱著這個錯誤想法的人,終其一生的駕駛技術都不會有什麼進步。油門其實除了加速外,更是控制前後重心分佈的有力工具。

一般道路電單車,後胎都比前胎粗。原因便是要在加速時,為電單車提供足夠的抓地力。為了不辜負設計者的心意,我們在轉向時,應該開著油門轉彎,而不是把油門關上。因為開油門時,重心會轉移向後,令後輪有較大負重,提供更多抓地力。駕駛者的座姿也可以配合來增加尾輪負重。弓背把重心向後移,轉向時會感到有一度力在腰側間向下墜,我們要柔順地定著油門,等過了apex點後再逐漸加大油門,當車身企直後才把油門全開。

把油門保持開啟的另一個作用,是會輕微改變電單車的轉向幾何。原理是尾輪受到地面阻力影響,會沿尾搖臂產生向前推的慣性力,向前推尾擔的後果是把尾避震拉長。尾避震拉長後便等於把車尾推高,從而收窄前叉前傾角,有利轉向。咦 開油不是會令尾避震收縮嗎?為何相反是升高呢?請看下圖解說:

 

常見操控錯誤#5  - 一亂縮油門

當錯誤判斷彎道,入彎速度過急時,忙亂的你第一個反應可能是縮油,第二個反應是煞車。緊記在車身傾斜時再向頭輪施加制動力的話,頭胎既要轉向又要減速,很容易超出抓地負苛而跣胎轉倒。

即使你能馬上棟直車身,但收油會把頭叉壓縮,尾輪苛重急速流失,代表你在彎道的抓地力也急速下降。如果你再煞車的話,重心進一步轉移至頭輪,令轉向能力更低。如果你在賽道的話還算好彩,只是直指沙池。但如果在街道的話,後果便可大可小了。正確的處理手法是用尾制動減速,不要完全縮油,繼續傾斜車身完成轉向動作。

常見操控錯誤#6  - 粗暴的制動操作

如果閣下沒有頭尾苛重轉移概念的話,便不會明白頭制動桿為何需要擠壓動作,而不是猛然拉下。制動越強的車種,粗暴的制動操作便越危險。要完全發揮頭碟煞的制動力,頭輪需要足夠苛重才能應付強勁的制動力,否則只會打滑失控,造成嚴重傷害。

以擠壓手法去扣制動桿,讓前叉有時間下沉,重量得以轉移至頭輪以應付更大的制動力。我們要留意前叉的收縮程度,千萬別讓它用盡行程,適當時候要減少制動力以免頭叉收縮撞底。

常見操控錯誤#7  - 錯誤對待你的把手(緊握/壓重)

前文說過,轉向幾向正型的電單車,轉向鵝頸和避震可以自動調節頭輪上下左右抖動的幅度,令電單車保持直線行走。但"生存反應SR"會令忙亂的人捉緊把手,阻礙了電單車自動調節的功能。甚至乎會對把手輸入一些過敏又過激的動作,令把手左右大幅度擺動而導致失控收場。

 
 

尤其是跑車的前傾角較少,雖然有銳利的路面感,但頭擔自動調節的幅度也會較大。開油出彎時把手更易出現發抖的情況,如果騎士用力去捉實把手的話,左右來回鬥力便會破壞車身的穩定性。

另一個常見錯誤是讓把手去承擔上半身的重量。尤其是低把手的跑車。記著把手是用作轉向,不是用作承托休息。上半身的重量應用腰腹支撐,然後透過雙膝夾油缸或車身來穩固身體。改變左右重心時也是壓腳踏而不是壓把手。對把手過份施力或緊握,輕則導至肌肉崩緊失去緩衝作用,重則加重頭輪苛重,影響操控。

 
 

五大升呢貼士
當你糾正了上述七大常見錯誤後,便可以練習以下五大升呢貼士:

升呢貼士#1 -  望遠D,再望遠D!

要跑得快跑得順,預見能力不可少。閣下有沒有經常急煞車?或覺得路上經常遇上驚險狀況嚇你一跳?如果是的話,便可能是路面預見力不足。造成預見力不足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路面經驗不足,對其他道路 使用者的心態不了解。另一個原因便是因為視線望得不夠遠。

駕駛者一定要高瞻遠矚,為即將到臨的狀況心中有底作出預備。學車時我們都知道,人類由閱讀路面訊號,辨認危機到作出決定,再到肢體反應這四個過程的總時間,可能長達兩秒半或以上。換句話說,我們最少要看到三秒後遇到的情況,才能及時作出相應動作。以時速100公里行車最少要望前30米,以150公里行車便要望前50米。開得越快,便要望得越遠,爭取足夠的反應時間。

 

升呢貼士#2 - 以彎道消失點來調節速度

Okay,在直路望遠處沒有問題。但在彎道該如何遠望呢?答案是望Vanishing point消失點。什麼是消失點?係時候重溫以往報導:"如何在陌生的連續彎路上,開得比別人順暢?-  知識技術"。

 

升呢貼士#3 -  高級制動技巧:Trail Braking!拖著迫力入彎

iBike讀者應該記得在驅摩人讀胎有術(1)文章內介紹過Trail Braking的用法、好處和難處。趁這個機會再補充多一點好處:Trail braking除了讓頭叉收縮,令電單車轉向幾何更有利於轉向之外,也發揮穩定頭叉的作用。如果在入彎前放開頭迫力,回彈的頭叉會影響前後輪胎苛重進而影響操控。

Trail braking技巧在於拖著迫力入彎,但制動力度慢慢衰減,過了apex點車身開始回直時才完全放開頭制動。這個高難度的操作如果進行得完美的話,頭叉便沒有多餘的來回動作,過彎時車身會更穩。順帶一提,煞車時除了上身"起杋"之外,雙膝夾實油缸,坐後一點,都對減速有很大幫助。

 

升呢貼士#4

訂下"彎道進入點"及熟習入彎前後的工作清單

進入點Entry point,是駕駛者在心中為路面虛擬出來的標記。當通過這個標記時,駕駛者便會開始進行一連串的減速動作。

視乎駕駛者的技術和車速而定,entry point每人不同,定得越遲,難度便越高,但回報也相對地提高。練習時,把進入點訂得早一點,ok後再逐步逐步把進入點推遲。

何謂"入彎前後的工作清單"呢?以下是常見的程序。當通過進入點後,收油 > 煞車 > 呼油拖波 > 保持適量油門 > 把車速控制在適當速度 > 搬身  > 推軑 > 傾斜車身 > 入彎 > 漸漸加大油門 > 讓尾輪保持負重 > 等待車身棟直後才全開油門。

如果用Trail braking技巧的人,工作清單便會修正如下:當通過進入點後,收油 > 煞車 > 呼油拖波 > 保持適量油門同時保持頭制動 > 把車速控制在適當速度 > 搬身  > 推軑 > 傾斜車身 > 入彎 > 漸漸加大油門的同時也慢慢放鬆頭制動 > 讓尾輪保持負重 > 等待車身通過apex點完全放開頭制動 > 等車身棟直後才全開油門。

升呢貼士#5  - 了解輪胎圓周的變化

電單車輪胎是尖尖圓圓的,所以視乎車身的傾斜程度,輪胎與地面接觸的有效圓周也會不同。當車身傾斜時輪胎的有效圓周最小,棟直車身時有效圓周最大。圓周的變化代表著實際的齒輪比也會同步產生變化,舉例以二波攻彎,當車身全傾斜時實際波段會比二波低,當車身棟直時才會回復正常的二波齒輪比。

了解這一點變化很重要,因為你不會用盡轉數入彎,以免在彎中因為有效圓周變小而把引擎轉數推越極限,造成cut火現象導至車身不穩。出彎時也不會急於轉換高波,因為隨著車身棟直時,齒輪比已開始"變高"。我們應等待車身楝直油門全開,轉數進入上限後才轉高波,方能善用變速波箱。

 
學海無涯,更要多加練習。要安全又正確地駕駛電單車,請多看<<知識技術>>